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产品展示
  • 纳米新材料
  • 食品添加剂
  • 化妆护肤品原料
  • 医药中间体原料
  • 电子电池新材料
  • 金属粉末材料
  • 涂料颜料油墨原料
  • 石油化工添加剂
  • 饲料添加剂
  • 脱硫剂催化剂
  • 无机阻燃剂
  • 锌浮选 电解锌 锌化工
  • 贵金属提纯材料
  • 橡胶塑料原料
  • 玻璃宝石陶瓷材料
  • 金属表面处理材料
  • 农用肥料药剂
  • 锌基合金锌新材料
  • 水处理药剂材料
  • 磁性材料原材料
  • 摩擦材料原材料
  • 光学镀膜材料
  • 胶粘剂原料
  • 化学试剂材料
  • 化工新材料
  • 锌盐锌品标准系列
  • 镁盐镁品标准系列
  • 铜盐铜品标准系列
  • 镍盐镍品标准系列
  • 铝盐铝品标准系列
  • 钙盐钙品标准系列
  • 铵盐铵品标准系列
  • 锰盐锰品标准系列
  • 氟盐氟品标准系列
  • 溴盐溴品系列
  • 醋酸盐标准系列
 
碱式碳酸铜
分类:铜盐铜品标准系列
  碱式碳酸铜的主要用于铜盐、固体荧光粉激活剂、杀虫剂、种子处理杀菌剂、油漆颜料等。请拨打免费电话:4000-586-819。
  

行业标准 碱式碳酸铜 产品使用说明书


【碱式碳酸铜的基本物化性质】

中文名称:碳酸铜、碳酸铜(II)

英文名称:Copper(II) Carbona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分子式CuCO3 分子量123.56

色泽为蓝绿色粉末状固体。碳酸铜密度经推测约为3.9g/cm3, 熔点约为200℃。沸点:333.6℃ at 760 mmHg闪点:169.8蒸气压2.58E-05mmHg at 25℃溶于碳酸钾溶液生成深蓝色配位离子溶液。

物化性质

亮红色孔雀石(CuCO3·Cu(OH)2)和蓝色石青(Cu3(CO3)2(OH)2)是天然存在的两种碱式碳酸铜

碳酸铜遇水立即双水解为碱式碳酸铜、氢氧化铜的混合物,水溶液中不存在碳酸铜,这也是化学教材溶解度表中碳酸铜为“—”的原因。

氢氧化铜溶于碳酸钾溶液生成深蓝色配位离子溶液。铜盐溶液与过量碳酸钾生成K[Cu(CO)](暗蓝色)、K2[Cu(CO)]·2HO(亮蓝色)与K[Cu(CO)]·4HO(浅蓝绿色)等络合物

碱式碳酸铜呈蓝色或者绿色颜色视组成而定(上面已经说明),为细小颗粒的无定形粉末,其密度3.85水解程度极大,溶于酸并形成相应铜盐,溶于氰化物、氢氧化钠、铵盐和碱金属的碳酸盐的水溶液而形成铜的配合物。在碱金属碳酸盐溶液中煮沸时,生成褐色氧化铜,在200℃下分解成黑色氧化铜。在硫化氢气氛中不稳定。碱式碳酸铜按CuCO3:H2O的比值不同而存在十几种形式的化合物。工业生产中,其分子式为CuCO3·Cu(OH)2·xH2O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08%,其分解温度为200-220℃。低毒。

另外,要注意到是碳酸钠与铜盐反应生成的是碱式碳酸铜以及氢氧化铜的化混合物,具体组成视反应条件而定,这是由于碳酸钠水解剧烈造成的。

请拨打免费电话:4000-586-819


【碱式碳酸铜的主要用途

制备其他铜盐。固体荧光粉激活剂。杀虫剂。种子处理杀菌剂。油漆颜碳酸铜无实际应用,碱式碳酸铜可用来制备其他铜盐、固体荧光粉激活剂、杀虫剂、种子处理杀菌剂、油漆颜料等。

请拨打免费电话:4000-586-819


【碱式碳酸铜的技术标准】

HG/T 4825-2015 工业碱式碳酸铜



请拨打免费电话:4000-586-819


【碱式碳酸铜的运输信息

包装标志:1.规格:采用充有保护气体的内塑料袋布袋外加铁桶包装。每袋净重25kg50kg包装。也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各种形式的包装。

2.包装上应注明:生产厂名称及厂址、产品名称、净重、注册商标、防潮、防火、轻放标志。

3.每个包装上应有产品合格证:其上注明:生产厂名称及厂址、产品名称、批号、牌号、等级、标准编号、生产日期。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请拨打免费电话:4000-586-819


【碱式碳酸铜的出口】

1.CAS:1184-64-1

2.EINECS:

3.产品包装尺寸及版式:

4.托盘尺寸及要求:

5.集装箱装货量:20尺   吨    40尺    吨       

6.集港要求:

7.产品商检要求:本地、异地均可

8.交货期:签订合同十五日内交货

9.交货地:青岛、天津、上海、新疆

请拨打免费电话:4000-586-819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资质荣誉
  • 产品展示
  • 咨询平台
  • 公司相册
  •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8-2026   陇ICP备20001101号-1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291号   版权所有:兰州黄河锌镁纳米材料研究所      您是第 位访客
技术支持:甘肃启航